Appearance
1、扶手设置
NOTE
- 📝 确定扶手数量,需要单侧、双侧,是否要中间扶手。是否需设置双层扶手。计算扶手对梯段净宽的影响。
- 📝 设计扶手的转弯,护窗栏杆的定位等,计算对平台宽度的影响。
📌 GB55031-2022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
5.3.3 …… 靠墙扶手边缘距墙面完成面净距不应小于40mm。
5.3.4 公共楼梯应至少于单侧设置扶手,梯段净宽达3股人流的宽度时应两侧设扶手。
📕 GB50352-2019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6.8.7 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
📌 GB55037-2022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
7.1.4 疏散出口门、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等的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4 净宽度大于4.0m的疏散楼梯、室内疏散台阶或坡道,应设置扶手栏杆分隔为宽度均不大于2.0m的区段。
📌 GB55019-2021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
♿2.7.2 行动障碍者和视觉障碍者主要使用的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台阶和楼梯应在两侧设置扶手。
2.8 扶手
♿2.8.1 满足无障碍要求的单层扶手的高度应为850mm~900mm;设置双层扶手时,上层扶手高度应为850mm~900mm,下层扶手高度应为650mm~700mm。
♿2.8.2 行动障碍者和视觉障碍者主要使用的楼梯、台阶和轮椅坡道的扶手应在全长范围内保持连贯。
♿2.8.3 行动障碍者和视觉障碍者主要使用的楼梯和台阶、轮椅坡道的扶手起点和终点处应水平延伸,延伸长度不应小于300mm;扶手末端应向墙面或向下延伸,延伸长度不应小于100mm。
♿2.8.4 扶手应固定且安装牢固,形状和截面尺寸应易于抓握,截面的内侧边缘与墙面的净距离不应小于40mm。
♿2.8.5 扶手应与背景有明显的颜色或亮度对比。
2、梯段宽度的计算
NOTE
- 📝 靠墙扶手边缘距墙面完成面净距不应小于40mm。扶手直径不应小于40(易于抓握)。按内墙装饰材料考虑内墙厚度,墙面有内保温时应考虑保温层的厚度。
- 📝 有双层扶手时,要复核宽度比较窄的那层。
📌 GB55031-2022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
5.3.3 当公共楼梯单侧有扶手时,梯段净宽应按墙体装饰面至扶手中心线的水平距离计算。当公共楼梯两侧有扶手时,梯段净宽应按两侧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计算。当有凸出物时,梯段净宽应从凸出物表面算起。靠墙扶手边缘距墙面完成面净距不应小于40mm。
条文说明:
5.3.3 本条是梯段净宽的计算方法,是涉及人身安全的基础数据要求。当楼梯有扶手时,梯段净宽应考虑扣除墙面装饰的构造厚度和在楼梯间内(突出楼梯间四角的除外)影响通行宽度的框架柱或其他构件、设施等的突出部位。
TIP
规范对楼梯的宽度要求均为净宽。方案设计时需要把结构宽度计算准确。
扶手距墙不应小于40。墙面装饰及墙体保温厚度应复核。
以住宅梯段净宽1100为例,通常轴线宽度2700。当底层一侧为走道时,应额外增加宽度。(2700不够)
3、楼梯宽度要求
NOTE
- 📝 高度不大于18m的住宅楼梯最小净宽1.0m,其余最小净宽1.10m。
- 📝 住宅户内楼梯有些地方要求高于国标。(如宁波、上海)
- 📝 当住宅有地下室时:
- 住宅建筑的地下车库、 储藏室、自行车库,与上部建筑共用同一楼梯间的,其楼梯最小净宽可与上部住宅楼梯净宽一致。(浙消【2020】166号,4.2.8)
- 如楼梯供地下设备用房疏散,梯段净宽最小1100。(GB50016-2014,5.5.8 )
- 如楼梯供地下人防疏散,梯段净宽最小1100。(GB50098-2009,5.1.6)
- 楼梯间在地下室均应为封闭楼梯间。(GB50016-2014,6.4.4.1)
- 地下室封闭楼梯间内不应设电梯。(GB50016-2014,6.4.2.2) 浙江省建筑高度33m及以下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含埋深不超过10m的地下层)内可设置电梯。(浙消【2020】166号4.2.18)
📌 GB55031-2022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
5.3.2 供日常交通用的公共楼梯的梯段最小净宽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人流股数和每股人流宽度0.55m确定,并不应少于2股人流的宽度。
条文说明:
5.3.2 本条给出公共楼梯梯段最小净宽设计原则。实际使用中要根据使用要求、人流通行量、消防疏散安全等多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楼梯的数量、宽度等。
📌 GB55037-2022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
7.1.4 疏散出口门、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等的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疏散出口门、室外疏散楼梯的净宽度均不应小于0.80m; 2 住宅建筑中直通室外地面的住宅户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当住宅建筑高度不大于18m且一边设置栏杆时,室内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0m,其他住宅建筑室内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m; 3 疏散走道、首层疏散外门、公共建筑中的室内疏散楼梯的净宽度均不应小于1.1m; 4 净宽度大于4.0m的疏散楼梯、室内疏散台阶或坡道,应设置扶手栏杆分隔为宽度均不大于2.0m的区段。
📕 GB50099-2011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8.7.2 中小学校教学用房的楼梯梯段宽度应为人流股数的整数倍。梯段宽度不应小于1.20m,并应按0.60m的整数倍增加梯段宽度。每个梯段可增加不超过0.15m的摆幅宽度。
🔔 (图集《22J403-1》中有两张汇总表,使用时应找到现行规范复核:)
📕 GB50096-2011 住宅设计规范
5.7.3 套内楼梯当一边临空时,梯段净宽不应小于0.75m;当两侧有墙时,墙面之间净宽不应小于0.90m,并应在其中一侧墙面设置扶手。
📗 甬 DX-03-2018 《宁波市住宅设计实施细则》
5.6.4 套内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套内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表5.6.4 的限值。
表5.6.4 套内楼梯梯段最小净宽(m)
类别 | 套内楼梯位置与情形 | 一面临空 | 两侧有墙(墙面间净宽) |
---|---|---|---|
A | 套内层数为2 层,且上层主要功能为贮藏空间 | 0.75 | 0.90 |
B | 套内层数超过2 层或上层设有卧室、起居室(厅)室 | 0.90 | 1.00 |
注:1 套内层数超过2层,且最上层主要功能为贮藏空间的,由次上层至最上层的套内楼梯梯段净宽可按A 类楼梯的要求确定;
2 两侧有墙的套内楼梯,应在其中一侧墙面设置扶手。
2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20m;扇形踏步转角距扶手中心0.25m处,宽度不应小于0.22m。
📗 DGJ08-20-2019 上海市住宅设计标准
4.6.3 跃层式住宅的套内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楼梯的梯段净宽,当一侧临空时,不应小于0.80m;当两侧有墙时,不应小于1.00m。
2 楼梯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高度不应大于0.20m;扇形踏步自最窄边起0.25m处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
4 楼梯平台部位的净高不应小于1.90m;楼梯梯段部位的净高不应小于2.00m。
📕 GB50067-201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详GB55037-2022,7.1.4)
6.0.3 汽车库、修车库的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高度大于32m的高层汽车库、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大于10m的地下汽车库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其他汽车库、修车库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2 楼梯间和前室的门应采 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3 疏散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1.1m。
📗 浙消【2020】166号 关于发布浙江省消防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2020版的通知
4.2.8 住宅建筑的地下车库、 储藏室、自行车库,与上部建筑共用同一楼梯间的,其楼梯最小净宽可与上部住宅楼梯净宽一致。
4.2.18 除敞开楼梯间和作为防烟楼梯间前室的阳台、凹廊外,其他楼梯间及前室的内墙上均不得开设与疏散无关的门、窗及洞口。当户门为乙级防火门时,建筑高度33m及以下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含埋深不超过10m的地下层且不超过地下二层)内可设置电梯及管道井、电缆井。
4、踏步尺寸
NOTE
- 📝 商店要按《JGJ48-2014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280 x 160
- 📝 中小学要按《GB50099-2011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 📝相邻梯段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0.01m。
📌 GB55031-2022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
5.3.9 公共楼梯踏步的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应符合表5.3.9的规定。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离内侧扶手中心0.25m处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
表5.3.9 楼梯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m)
楼梯类别 | 最小宽度 | 最大高度 |
---|---|---|
以楼梯作为主要垂直交通的公共建筑、非住宅类居住建筑的楼梯 | 0.26 | 0.165 |
住宅建筑公共楼梯、以电梯作为主要垂直交通的多层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裙房的楼梯 | 0.26 | 0.175 |
以电梯作为主要垂直交通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楼梯 | 0.25 | 0.180 |
注:表中公共建筑及非住宅类居住建筑不包括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老年人照料设施。
(条文说明:5.3.9 楼梯踏步高宽比是根据楼梯坡度要求和不同类型人体自然跨步(步距)要求确定的,为了满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和方便舒适的要求。表5.3.9给出的是常用楼梯踏步的最小尺寸,不包括检修梯、住宅户内楼梯。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及老年人照料设施等专用场所,其楼梯踏步要求见相关项目规范。)
5.3.10 每个梯段的踏步高度、宽度应一致,相邻梯段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0.01m,且踏步面应采取防滑措施。
(条文说明:5.3.10 本条是为了保证楼梯的舒适性和防止摔跤而规定的要求。当同一梯段首末两级踏步的楼面面层厚度不同时,应注意调整结构的级高尺寸,避免出现高低不等。当楼梯在首层及避难层按防火规范要求进行分隔,上下层梯段断开,可不视为相邻梯段,踏步可按不同的高度和宽度设计。出屋面的楼梯,由于使用不是很频繁,高差可以适当加大。)
5.3.11 当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公共楼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应采取防止少年儿童坠落的措施。
📕 GB50352-2019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6.8.10 楼梯踏步的宽度和高度应符合表6.8.10的规定。 表6.8.10 楼梯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m)
楼梯类别 | 最小宽度 | 最大高度 | |
---|---|---|---|
住宅楼梯 | 住宅公共楼梯 | 0.260 | 0.175 |
住宅楼梯 | 住宅套内楼梯 | 0.220 | 0.200 |
宿舍楼梯 | 小学宿舍楼梯 | 0.260 | 0.150 |
宿舍楼梯 | 其他宿舍楼梯 | 0.270 | 0.165 |
老年人建筑楼梯 | 住宅建筑楼梯 | 0.300 | 0.150 |
老年人建筑楼梯 | 公共建筑楼梯 | 0.320 | 0.130 |
托儿所、幼儿园楼梯 | 0.260 | 0.130 | |
小学校楼梯 | 0.260 | 0.150 | |
人员密集且竖向交通繁忙的建筑和大、中学校楼梯 | 0.280 | 0.165 | |
其他建筑楼梯 | 0.260 | 0.175 | |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内楼梯 | 0.250 | 0.180 | |
检修及内部服务楼梯 | 0.220 | 0.200 |
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离内侧扶手中心0.250m处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0m。
📕 JGJ48-2014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4.1.6 商店建筑的公用楼梯、台阶、坡道、栏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楼梯梯段最小净宽、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应符合表4.1.6的规定;
表4.1.6 楼梯梯段最小净宽、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
楼梯类别 | 梯段最小净宽(m) | 踏步最小宽度(m) | 踏步最大高度(m) |
---|---|---|---|
营业区的公用楼梯 | 1.40 | 0.28 | 0.16 |
专用疏散楼梯 | 1.20 | 0.26 | 0.17 |
室外楼梯 | 1.40 | 0. 30 | 0.15 |
……
📕 GB50099-2011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8.7.3 中小学校楼梯每个梯段的踏步级数不应少于3级,且不应多于18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类小学楼梯 踏步的宽度不得小于0.26m,高度不得大于0.15m;
2 各类中学楼梯踏步的宽度不得小于0.28m,高度不得大于0.16m;
3 楼梯的坡度不得大于30°。
📕 GB50096-2011 住宅设计规范
5.7.4 套内楼梯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高度不应大于0.20m,扇形踏步转角距扶手中心0.25m处,宽度不应小于0.22m。
📕 GB50763-2012 无障碍设计规范
♿3.6.1 无障碍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采用直线形楼梯; 2 公共建筑楼梯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80,踏步高度不应大于160; 3 不应采用无踢面和直角形突缘的踏步; 4 宜在两侧做扶手; 5 如采用栏杆式楼梯,在栏杆下方宜设置安全阻挡措施; (条文解释:……可以是高度不小于50mm的安全挡台,也可以做与地面空隙不大于100的斜向栏杆等。) 6 踏面应平整防滑或在踏面前缘设防滑条; 7 距踏步起点和终点250mm~300mm宜设提示盲道; 8 踏面和踢面的颜色宜有区分和对比; 9 楼梯上行及下行的第一阶宜在颜色或材质上与平台有明显区别。
5、楼梯平台宽度
📌 GB55031-2022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
5.3.5 当梯段改变方向时,楼梯休息平台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并不应小于1.20m;当中间有实体墙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净宽不应小于1.30m。直跑楼梯的中间平台宽度不应小于0.90m。
条文说明:
5.3.5 本条是楼梯休息平台宽度的最低要求。休息平台宽度是人员上下通行安全的保证,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和工程安全。
楼梯休息平台宽度系指墙面装饰完成面至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当楼梯休息平台有突出物或其他障碍物影响通行宽度时,楼梯平台宽度应从突出部分或其他障碍物外缘算起。当框架梁底距楼梯平台地面高度小于2.00m时,或设置与框架梁内侧面齐平的平台栏杆(板)等,楼梯平台的净宽应从框架梁或栏杆(板)内侧算起。
双分平行楼梯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也不应小于梯段计算最小净宽,并不得小于1.20m。
中间有实体墙时,考虑搬运物体无法借用梯井和相对梯段空间,因此要求适当加宽0.10m,且从踏步或实体墙的最窄处算起。
直跑楼梯的中间平台主要供人员行进途中休息用,不影响疏散宽度,故未要求与梯段净宽一致,但0.90m为最低宽度,实际设计时还应根据建筑类型合理确定中间平台宽度,并满足各类项目规范的相关要求。
5.3.6 公共楼梯正对(向上、向下)梯段设置的楼梯间门距踏步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0.60m。
条文说明:
5.3.6 为了避免正对楼梯梯段开门紧临踏步的危险隐患发生,本规范特意增加了当缓冲平台,上设有门扇时,门扇与梯段之间的最小安全尺度要求(见图10)。
图10 正对梯段设置的楼梯间门距踏步边缘的最小安全距离示意图
6、楼梯平台及梯段的净高
NOTE
- 平台处有突出的梁且净高度小于2000时,平台的净宽度应从梁外边起算(下地下室等特殊楼层应注意)。 低于2米的梁下应砌墙或做栏杆。低于2米以下的窗不应内开。
📌 GB55031-2022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
5.3.7 公共楼梯休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00m,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0m。
(条文解释:)5.3.7 本条是对公用楼梯的休息平台和梯段净高的最低要求。与英国《跌落、碰撞和撞击的防护》规定梯段、平台净高为2.0m的要求基本一致。梯段净高为自踏步装饰面前缘(包括最低和最高-级踏步前缘线以外0.30m范围内)量至上方突出物装饰面下缘间的垂直高度。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
8.2.3.6 框架结构楼梯间的梯段宽度设计:
1)框架梁、柱凸出在楼梯间内时,除框架柱在楼梯间四角外,梯段和休息平台的净宽应从凸出部分算起;
2)框架梁底距休息平台地面高度小于2.00m时,应采取防碰撞的措施。如设置与框架梁办侧面齐平的平台栏杆(板)等,休息平台的净宽从栏杆(板)内侧算起,见图8.2.3-2。
8.2.6 楼梯间窗台高度,当低于0.80m(住宅低于0.9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且应保证楼梯间的窗扇开启后不减小休息平台的通行宽度或磕碰行人。
📕 GB50352-2019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6.8.6 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0m,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m。(已废)
注: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包括每个梯段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0.30m范围内)量至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垂直高度。
(条文解释:本条所指净高应自楼梯平台、踏步等部位的装饰面算起,至上方突出物装饰面下缘。……住宅等户内空间的非公共楼梯及检修专用楼梯,当条件不允许时可适当放宽要求。)
📗 DB33 1006-2017 浙江省住宅设计标准
5.2.5 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00m,梯段之间的净高不应小于2.20m。
条文解释:楼梯休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00m,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0m,且包括每个梯段上行或下行最后一级踏步的前缘线0.30m的前方范围(图2)。
浙江省住宅规范,要求和新版《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一致。
NOTE
- 楼梯平面和剖面应考虑面层,以及和结构的对应关系。在布置紧张的情况下,面层会影响剖面中梁的定位。
- 有些地区框架结构的楼梯有做滑动支座的要求。
- 对于层高较小的住宅建筑,影响比较大,建筑图需把结构构造表达清楚,并检查净高。
📕 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
6.1.15 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
2 对于框架结构,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应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宜采取构造措施,减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
7、踏步级数
NOTE
- 最少3级。(强条为2级,应字条为3级)最多18级。
📌 GB55031-2022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
5.3.8 公共楼梯每个梯段的踏步级数不应少于2级,且不应超过18级。
📕 GB50352-2019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6.8.5 每个梯段的踏步级数不应少于3级,且不应超过18级。
Details
户内楼梯能不能超过18级?
- 不能。规范没有说户内楼梯可以例外。 为什么公园能看到超18级的例子?
- 因为公园和建筑物依据的是不同的规范。
📕 GB51192-2016 公园设计规范
6.1.7 梯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
2 纵坡大于50%的梯道应作防滑处理,并设置护栏设施;
3 梯道的净宽不宜小于1.5m;
4 梯道每升高1.2m~1.5m,宜设置休息平台,平台进深应大于1.2m,条件为特陡山地时,宜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台阶数,但不宜超过18级;
5 梯道连续升高超过5.0m 时,宜设置转折平台,且转折平台的进深不宜小于梯道宽度。
8、防滑
NOTE
- 📝 踏步面应采取防滑措施。(Aw或Ad)
- 📝 应采用防滑条等防滑构造技术措施。
📌 GB55031-2022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
5.3.10 每个梯段的踏步高度、宽度应一致,相邻梯段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0.01m,且踏步面应采取防滑措施。
📕 JGJ/T 331-2014 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术规程
3.0.3 建筑地面防滑安全等级应分为四级。室外地面、室内潮湿地面、坡道及踏步防滑值应符合表3.0.3-1的规定,检测方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1的规定;室内干态地面静摩擦系数应符合表3.0.3-2的规定,检测方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2的规定。
表3.0.3-1室外及 室内潮湿地面湿态防滑值
防滑等级 | 防滑安全程度 | 防滑值BPN |
---|---|---|
Aw | 高 | BPN≥80 |
Bw | 中高 | 60≤BPN<80 |
Cw | 中 | 45≤BPN<60 |
Dw | 低 | BPN<45 |
表3.0.3-2室内干态地面静摩擦系数
防滑等级 | 防滑安全程度 | 静摩擦系数COF |
---|---|---|
Ad | 高 | COF≥0.70 |
Bd | 中高 | 0.60≤COF<0.70 |
Cd | 中 | 0.50≤COF<0.60 |
Dd | 低 | COF<0.50 |
4.1.7 建筑坡道、楼梯踏步及经常有水、油污的地面进行防滑设计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0037的规定,其防滑等级应按水平地面等级提高一级,并应采用防滑条等防滑构造技术措施。
4.2.1 室外及室内潮湿地面工程防滑性能应符合表 4. 2.1的规定。 表4.2.1室外及室内潮湿地面工程防滑性能要求
工程部位 | 防滑等级 |
---|---|
坡道、无障碍步道等 | Aw |
楼梯踏步等 | Aw |
公交、地铁站台等 | Aw |
4.2.2 室内干态地面工程防滑性能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表4.2.2室内干态地面工程防滑性能要求
工程部位 | 防滑等级 |
---|---|
站台、踏步及防滑坡道等 | Ad |
本文最后更新:2024-09-02